在“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情觅意团队在实践期间着重对晒经乡的文化历史、教育发展等情况进行深度调研,了解当地文化历史,反映乡村现状,推动乡村发展,助力扶贫攻坚。
探晒经,掘历史
7月19日上午9点,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艰难地向着位于晒经乡的晒经石和晒经关跋涉,探寻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
在出发前,团队做了充足的准备,对晒经石和晒经关的历史渊源等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团队了解到晒经石和晒经关的典故出自《西游记》。传说唐僧师徒取经途中曾得一千年大乌龟相助渡过流沙河,为了报恩,唐僧答应替大乌龟问问佛祖他的寿数。师徒四人取经回来又得此大乌龟相助,可询问后大乌龟发现唐僧忘记所托,一怒之下,将师徒四人及其经书掉落水中,师徒四人无奈,只好寻一大石板晒干经书。据说经卷上的字都印在石头上,至今字迹犹存,清晰可辨。晒经乡政府准备将晒经石和晒经关打造为当地一个特色人文历史景观以带动当地的发展。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跋涉后,团队于19日中午到达晒经石和晒经关。在晒经石广场,远远即可看见一块非常特别的石头,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块石头是唐僧在横渡流沙河期间打翻经书后,在关帝庙前晾晒经书的大石板,历经几多时光变迁后终于浮现于世。通过对晒经关景点的打造,借助晒经石神话传说的渲染,晒经乡正通过打造特色旅游的方式来吸引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但是由于晒经乡位于大山深处,来往交通较为不便,前来游玩的游客数量并没有达到预期。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晒经乡党委政府先后投入资金600万元,打造晒经乡供销社电商综合服务中心、晒经石文化活动广场、晒经关基础设施项目。通过这些资金的投入,将把晒经乡打造成中高山,农旅融合试点乡镇,成为旅游目的地。
助力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晒经乡将不断努力,依托丝绸之路文化、玄奘取经文化,推进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的发展,打造具有晒经特色的生态旅游名片。
寻校园,求发展
19日下午,团队来到晒经乡中心小学,对当地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
不同于印象中的乡村学校的形象,重建竣工于2011年9月9日晒经乡中心小学的基础教育设施较为完善,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塑胶操场、娱乐设施等一应俱全。中国扶贫基金赞助的爱心厨房和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也对师生的生活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从员工课程表和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这些先进的设备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协助教学上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员工的课程基本上以语数英和体育课为主。
据当地农户介绍,因为学校地处山区,团队力量稍微欠缺,虽然有年轻教师的加入为当地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但他们大多为师范学校的实习老师,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变动较为频繁,影响了教育质量。在和村民交流中,队员们得知,学校一周只上三天半课,周四用来大扫除,周五至周日放假,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的教育无法得到保障。补课现象的存在也影响了老师、员工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家庭较困难的员工无法在课堂上获取足够的知识,不利于教育总体水平的提升。因此有一部分员工选择走出去读书。
晒经乡拥有着众多历史传说,在发展特色旅游观光业方面有先天的优势,但是由于位于大山深处,地理位置欠佳,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发展当地特色旅游观光业的重点课题。而在教育方面,虽然学校硬件设施不错且被政府的多个计划所支持,但如何提升学校的团队力量、教育水平和软实力,如何留住员工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结束了调研后,团队对调研情况做了总结。晒经乡具有特色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但是却因地理位置无法收获预期的成效,如若将旅游业与当地优势且特色的水果种植业结合,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观赏、采摘、农家乐规模化旅游链,增强当地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教育是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合力,既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为学校、老师、员工保驾护航,又需要学校为老师和员工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保障,更需要一批不惧吃苦、敢于付出的老师愿意留校任教。团队力量是一个学校的软实力,唯有增强教师队伍的实力,再结合学校本就不错的硬件条件,才能形成合力,为当地教育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并结合老员工专业知识以“乡村振兴、科学助农”,围绕“乡村振兴,青年躬行”开展系列相关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农情觅意团队作为一个长期性的社会实践队伍,从2016年开始在汉源县扎根调研,每年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助力当度的发展。在未来,农情觅意团队仍将扎根乡村,用所学去回报土地与人民,承担起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园艺人的责任,用青春服务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