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妍秋,中共党员,园艺2014级本科生,2015-2017学年连续两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在校期间获得包括优秀员工干部、暑期社会实践优校级秀个人、优秀大学毕业生等各类奖励和荣誉称号近20项。近日以共同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IF=4.298)上发表题为“Exogenous Melatonin Application Delays Senescence of Kiwifruit Leaves by Regulating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Biosynthesis of Flavonoids”(外源褪黑素通过调节抗氧化能力与类黄酮物质生物合成缓解猕猴桃叶片自然衰老)的研究论文。本科阶段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收录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1篇,ISTP论文4篇,授权实用型专利排名第一4项。现保送至bat365中文版果树学攻读硕士学位。
因植物的纯粹与川农结缘
沈妍秋因为喜欢植物与川农结缘,进校伊始,她选择了生命科学作为自己兴趣的起点,学习后发现偏重于对生命科学学术性、理论性的研究并非她的志向。于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园艺专业,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植物”,与“植物”做朋友,她常常戏称自己是“跨界”生。
在深入学习了解园艺知识后,渐渐发现,要真正成为植物的“好朋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做猕猴桃相关试验时,试验所需的猕猴桃材料需要从几片真叶开始培育,定时为幼苗浇水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同时还要观察猕猴桃植株的生长状况,保证幼苗生长的一致性;到猕猴桃植株生长到适宜的程度,就要对幼苗开始进行预处理……每天都奔走在实验室与教室的路上,但“当你最后看到试验材料生长状态良好,试验结果理想且合理时,这种成就感会把过程的艰难冲得烟消云散。”
重拾自信开启成功之路
沈妍秋说她大一时喜欢宅在寝室,对自己没什么自信。到园艺专业学习后,在参加的第一届无土栽培盆景大赛中,竟出乎意料的拿到了一个二等奖。“当时的结果真的让我很意外,可能我的想法恰好对上了评委老师的口味吧。那之后整个人豁然开朗,心中也燃起自信的火苗”,这一个小小的契机是她老员工活“咸鱼翻身”的开端。
大一时的她,只是班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在优秀的同班同学中显得“平庸无奇”,但那次意料之外的获奖却让她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对自己有一个重新并且准确的定位。不想大学期间再碌碌无为的她,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和比赛,让自己的方向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与比赛中得到明确和肯定。
不断的坚持成就科研梦
在参加活动与比赛的同时,她对科研也有了兴趣。“当时我跟大家也不熟悉,大着胆子就去邀请同学一起做实验,主动去向班主任“求取真经”,恰巧遇到了猕猴桃这个项目”。在申请创新性实验项目答辩时,对自己在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时的表现“乏力”不满意,在川农第一次一夜未眠。她说“我整夜都在脑中回放自己的表现,在自责中度过”,出人意料的是,我的实验项目最后作为后补入选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她说“紧绷了整晚的疲倦感席卷而来,我很想要休息,但是更多的是快乐,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
科研路也不是一个人就能走下去的,在沈妍秋的科研路上,团队的成员是相互反应的“试剂”、调剂心情的良药。导师和师兄师姐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导师的悉心指导,师兄师姐们的丰富经验是促使实验成功的催化剂。
在采访中,沈妍秋谈到他们在试验过程中也曾因为初入实验室缺乏操作常识而导致差点试剂中毒或是外露皮肤沾染腐蚀性试剂被腐蚀,但这并未阻止她的科研路,心中更增加了一点对待科学实验的严谨与尊敬。正是有了这些重重困难,她才能到达如今的成就。
成功的背后往往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努力的过程,在她的实验中,周期最长的达到了一年多,也许很多人会厌倦那枯燥无味的实验,但只有坚持下去,逼一逼自己才能成为通往成功路上的一员。
奋斗仍在路上
谈到今后自己的规划,沈妍秋这样规划自己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涯:将自己对植物前期兴趣的喜爱转化到深入内心热爱这门奇妙的学科,并将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事业,保持科研初心,做出成绩,将来能为园艺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